2025年上半年,135.5万辆的销量让长安汽车创下近8年新高。这个数字足以让行业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相当于每天有7500辆长安汽车驶向全球,每11秒就有一位车主选择这个品牌。
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在新能源价格战白热化、外资品牌加速反扑的当下,在行业皆认为国央企的活力不如民企时,长安汽车凭什么逆势狂奔?
答案藏在三组更惊人的数字里:新能源卖了45万辆,同比暴涨48.8%,相当于3个新势力头部品牌的半年销量总和;长安在全球规划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建成并投产9个,布局100多个国家市场;更疯狂的是研发,每天诞生19件专利,2万件全球专利里70%是发明专利。
这样的研发速度让同行咋舌,也让同行直呼“看不懂”。但事实上,从传统车企到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长安汽车的转身比大家想象中更彻底。深蓝S09用3.7m超大空间颠覆SUV认知,启源Q07以1400km续航打破插混边界,阿维塔06凭20万级满血智驾撕开市场缺口。
当固态电池样车即将首发,当欧洲市场一口气推出9款新车,长安汽车正在改写游戏规则。这些爆款和改写规则的背后,是“香格里拉”“北斗天枢2.0”“海纳百川”三大计划正编织一张无形的网。
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转型节奏时,长安已经用销量证明,这场变革的关键,从来不是要不要转,而是如何转得又快又稳。我们要讨论的是,它的爆发,是偶然的幸运,还是中国汽车改写全球格局的开始?长安转型的底层逻辑,比销量数字更值得深究。
从规模竞争到生态博弈的战略破局
传统汽车产业的竞争,曾是一场以产能和销量为核心的规模竞赛。但在长安汽车的战略蓝图里,这场竞赛早已转向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护城河之战。
在新能源赛道,香格里拉计划促使长安“双线突围”。在新能源这场持久战中,长安汽车的策略堪称长短兼顾的典范。对于长远未来,它押注了具有技术革新意义的固态电池,成绩也很明显:2025年底即将首发的功能样车,产业化进入倒计时。
而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超级增程与插混技术的落地又非常实用。深蓝S09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3.3系统,配合超级增程2.0技术,实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无缝切换。启源Q07的1400km综合续航已超越多数同级车型,百公里馈电油耗降至3.94L,使用成本做到了紧凑型插混SUV的水平,这种“降维打击”使其上市后连续三周登顶25万内新能源中型SUV排行榜,累计交付突破2万辆。
其次是北斗天枢2.0。智能化已被视作新能源时代的终局,而北斗天枢2.0则掀起了通往这一终局的“架构革命”。它以“中央计算+区域环网”的SDA平台2.0为核心,集成天枢智驾、天域座舱、天衡底盘等先进技术,支撑更多高阶智能产品落地。
这种架构让汽车真正具备像智能手机一样持续进化的能力。目前,基于该架构的车型已实现季度级OTA升级,“常用常新”的体验,正在重塑用户对汽车生命周期的认知。
第三是海纳百川计划,它是长安汽车全球化布局的“基建先行”的策略。长安汽车的“152”布局(立足中国,覆盖五大海外区域,规划20个海外工厂),正在将“出海”升级为“扎根”。5月份投产的泰国罗勇工厂,就是这一战略的关键落子,其作为长安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不仅覆盖东盟市场,更通过东盟与中东的自贸协定辐射中东,实现“一地投产,多区域覆盖”的效应。
罗勇工厂的意义远超产能输出,其配套的研发中心可针对东盟气候与路况优化车型,60%的本地化率带动众多中国的三电、智能化供应商出海。这种“生产+研发+供应链”的一体化输出,标志着长安从产品出口进入生态输出的新阶段,这种战略升级,让长安在全球化竞争中避开了低层次的价格战,转而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本地化壁垒。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的技术革命
当前,行业的竞争核心已从“百公里加速”等单一指标,升级为“技术生态+用户体验”的综合较量。长安销量的背后必定也不是单个性能的突出,那么长安车型变成能感知需求、持续进化的智能伙伴,它是如何让技术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一个用车场景?
首先是通过新能源技术矩阵,打造精准卡位的“爆款逻辑”。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车型都像是瞄准不同细分市场的一把“精准狙击枪”。
阿维塔06作为20万级唯一搭载华为ADS 3.0+5C超充的智美豪华运动轿车,它凭借“满血智驾”、20分钟快充80%电量,加上无图智驾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将前沿智驾科技与高端质感普惠至更广泛消费群体,成为年轻用户迈向高端智能出行的首选座驾,并直接把中端市场的科技标准拉高了一个档次。
还有精准满足个体商户载货与通勤需求的全球首款数智新能源轻客长安凯程V919,十佳动力+8万级定价拿下J.D.Power榜首的UNI-Z PHEV,累计销量超280万辆的CS75系列等等。从高端智能到买菜代步,从家用出行到商用工具,长安汽车用“全价位覆盖+场景精准”的产品矩阵,构建起新能源市场的“立体防线”。
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爆款车型和如此强大的软硬件实力,根源在于长安汽车从“专利数量”进化到“转化效率”的研发体系,这也是长安汽车系统重构的秘诀所在。
更关键的是这种技术的转化效率是以用户为导向。比如,深蓝汽车开辟了五大吐槽渠道,每月收集众多用户建议,并将其转化为产品优化的动力源泉。再比如,针对北方冬季充电慢的痛点,深蓝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能在-30℃环境下将电池加热至25℃,充电速度提升3倍。
长安汽车还构建了“17家科技公司+16个研发中心+180个实验室”的全球研发网络,这种“全球协同”模式,让其既能快速吸收全球前沿技术,又能精准落地中国市场的需求,形成了“研发效率×市场响应”的乘数效应。
从本土龙头到世界品牌的全球竞合
助力汽车强国梦是每一个中国车企的使命,在完成了生态破局和系统性的技术革命后,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突围”的关键期,长安汽车又以“新央企”的全新姿态,成为推动汽车强国梦的核心力量。
作为拥有160余年历史的民族车企,长安汽车既传承着“实业报国”的基因,又注入了“科技驱动、开放协同”的新内涵,在技术攻坚、产业链自主、全球化布局、品牌向上等维度持续突破,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长安方案”。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值从单纯产品输出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型的关键阶段,长安汽车以产业出海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实现全球突围,带领中国供应链一起出海。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工厂、高效敏捷的数智工厂,结合创新柔性的先进工艺,融合先进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全球化供应链保障交付。
汽车强国需要全球品牌影响力。从“走出去”到“扎下根”,长安汽车的密集动作,绘制出清晰的品牌进阶路线图。3月,欧洲品牌发布会上三大品牌9款新车亮相,宣布深蓝、阿维塔双品牌进军汽车发源地的欧洲计划;4月,长安汽车海外合作伙伴大会,与世界共话新未来;5月,罗勇工厂投产,彰显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新价值的担当;6月,MWC上海展上展示数智成果,继续提升全球品牌声量。
长安正以价值重构打破“低端标签”率先中国车企开启品牌向上。更厉害的是,长安汽车还主导发布外部标准55项,完成了3项国际标准立项,成为率先主导制定ITU系列国际标准的中国车企。
长安汽车的全球化不只是商业布局,还将ESG理念融入全球化布局。泰国罗勇工厂通过屋顶光伏和储能系统实现能源自给率60%,获LEED铂金认证;入围全球移动大奖(GLOMO奖)“最佳移动互联经济创新奖”全球前五,将智能制造带向世界。
上半年135.5万辆的销量只是表象,长安的真正突破在于:证明央企能通过“战略聚焦+技术投入”完成科技转型,揭示产业竞争已从“硬件比拼‘转向’软件定义”,验证中国汽车可凭“生态+本地化”实现全球化突破。
长安汽车的“世界品牌”之路,既是一部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史诗,更是一份“新央企”的责任答卷。长安汽车正以“战略为纲、技术为骨、品牌为肌、责任为魂”的全球化路径,书写着中国汽车从本土龙头到世界品牌的进化史诗。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经济观察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1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