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读书介绍:

批判性思维是一套基于理性的思考和提问技巧。掌握批判性思维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过清醒而自主的人生。

作者从三个维度定义了批判性思维,我将其理解为:第一,有意愿提问; 第二,了解思考和提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在恰当时机以恰当方式提问。

作者提醒我们,在我们思考时,最好“放慢”速度,慢思考可以调动“理性脑”。

本刊特约 续芹/文

前段时间,我又抽空重温了《学会提问》。这本书在1978年首印,至今已经更新12个版本,在批判性思维领域是比较权威和可信的。为什么又重读这本书,缘起是我教学中的一次经历。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近日,在我课堂上,一组同学展示完一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分析后,按照之前与同学们交代过的,我问有没有同学想要提问?没有主动提问的同学。于是我说,第三组提个问题吧?第三组的几位同学互相看了看,没有提问的同学。几秒后,其中一位同学说,暂时没有问题。于是我说,第六组同学提个问题吧?我转念考虑到临时组成的课堂小组成员之间可能还没有默契,提问最好点名。于是,我打开了学生名单,直接点了一位同学,他犹豫两秒说自己没有问题,又点了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本意上,我想让课堂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但好像并不是很成功。

课后,我琢磨这件事情,于是很想将尼尔·布朗与斯图尔特·基利合著的《学会提问》分享给大家。

批判性思维的三个维度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很重要?批判性思维是一套基于理性的思考和提问技巧。掌握批判性思维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过清醒而自主的人生。在《学会提问》这本书中,作者从三个维度定义了批判性思维,我将其理解为:第一,有意愿提问; 第二,了解思考和提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在恰当时机以恰当方式提问。

对于上文中描述的课堂上的教学场景,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有提问?可能是没有意愿提问,本质上可能是缺乏学习兴趣,看来我还得继续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做好教学设计。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有些同学不知道一些基本的提问技巧。

另外,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开放思维,你准备着去修正自己的观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批判性思维的人就是杠精。为了形成气氛融洽的、双方有收获的讨论,是需要察言观色的,在恰当时机以恰当方式来提问。我一直觉得谦逊这种美德的价值在现代社会被极大地低估了,谦逊而有理是批判性思维在人格方面的体现。

当我点名第几组来提问时,大家的观望态度也可以理解。由于每个小组是课程学习临时组成的,大家对彼此性格脾气、做事风格可能还很陌生,这有可能会让大家先观望一下。不过,当老师明确提出想让大家讨论问题时,甚至具体点名时,仍然不提问的话,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就不是第三个因素,而是前两个因素了。

一些思考和提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当我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或一个讲座时,我们需要搞清楚:论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是如何论证的?

怎样确定论题呢?基本上一篇文章的标题或开头几段会挑明论题,如果还是不清晰,有必要再多看几段。要是还不清晰,这个作者的写作水平就太差了,可以弃文了。

一个万金油的提问技巧是,“你为什么研究这个论题?”所以课上冷不丁被老师提问,你完全可以问这个问题。对方辩友就需要去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论是作者或演讲者希望你最终接收到的信息。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了结论,才明确知道了论题。一个实用的提问技巧是,“你的结论是什么?”你还可以提出其他相反结论,并听取对方辩友的意见。

至于论证,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论据及其组合逻辑和推理。论据由一系列“事实”组成,这些事实有助于使听众或读者相信你的论证是可靠的。在开始时,需要对论证涉及关键词的语义进行明确,有用的定义则会指出具体的使用标准——越具体越好。论证的过程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推理都会在文章或演讲中明示。写作和发言都会隐含很多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我们需要能够识别出这些假设,对其保持敏感。

接下来,就是推理和逻辑的问题了。书中给出了很多常见的推理谬误。例如:人身攻击型谬误,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即看不惯你,你说的就全是错的;觉得你好,你说的就全是对的。叙述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我们能讲出一个貌似可以解释一系列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故事,所以我们已认识到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全部联系。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某种做法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实际上有现成的程序可用来防止此类连锁事件的发生。人为假设,自己吓自己;或者人为假设,自己哄自己。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错误地认为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采用。追求完美方案,不接受任何有负面可能性的方案。

还有诉诸公众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诉诸感情谬误、稻草人谬误、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乱扣帽子谬误、计划谬误、粉饰谬误、转移话题谬误、循环论证谬误、因果混淆谬误、事后归因谬误,等等。

现代学术界兴起的实证研究是研究大样本下的统计特征。与之前的研究相比,在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更为严谨,因此现代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的范式。但是在这里依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的论证。而且事件B发生在事件A之后,并不一定意味着A导致B。大样本的研究也可能存在选择性的样本偏差问题。但我们需要记住,我们永远不会拥有所有的信息,我们需要做的是,基于目前信息做出判断,并随时准备修正我们的观点。

灰度思维

《学会提问》一书提出了灰度思维的概念,指出这是一种反思型思维,致力于探索用“是”和“不是”之外的其他方式回答复杂的问题。用作者话来说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看似迅捷而令人满意,但当我们对黑白答案的混合体视而不见时,我们就误解了通往对后果的明智考虑和可能的成就的路径。作者提醒我们,在我们思考时,最好“放慢”速度,慢思考可以调动“理性脑”。如果一个人始终执着于个人信念,那么从一开始我们就是心存偏见的,不愿更改的结果就是固执僵化、自我中心。看,我为了强化我的观点,也在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哦。你可以注意到这一点,并想想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经常练习,你的大脑就习得了这种技能,这种技能是可以迁移的。它可以帮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做任何人生决定时,都经过了更加理性和审慎地思考,从而做出更加完善周全的决策。

(作者任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证券市场周刊,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5299.html

(0)
证券市场周刊的头像证券市场周刊
上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下午2:11
下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下午2:12

相关推荐

  • 三部门: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经观要闻 经济观察网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4月29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通报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违规案例,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

    2025年4月29日
    700
  • 氢能再迎利好 第九个省区氢能高速免费

    能界先声 今日(5月21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消息,决定自2025年6月1日0时至2027年5月31日24时,对氢能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全额补贴。 至此,国内已有9个省级区域公开实施氢能高速免费。 原文如下: 为支持我省氢能货车规模化应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节能降碳,近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联合…

    2025年5月21日
    300
  • 品牌商的选择题:代工订单接不接

    一家年销售额不到百亿元的乳制品企业陷入了两难:面对渠道商的代工订单,接还是不接? 纷沓而至的代工需求,虽能解决奶源过剩的烦恼,可一旦做了渠道定制的自有品牌,就意味着各项成本要一览无余地展现给渠道商,并面临对方的“极致压价”,下一步更是要在超市货架上与这些自有品牌展开正面竞争。 这家不愿具名的乳制品企业位于华东地区。当谈及今年的市场时,市场部负责人语气中透露着…

    2025年5月10日
    700
  • 中国平安一季度归母营运利润稳健增长2.4%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34.9% 集团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

    香港、上海,2025年4月25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集团”或”公司”,股份代码:香港联合交易所0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今日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业绩。 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各项…

    2025年4月25日
    1300
  • 中国劳动供给弹性估算

    作者 蒋飞 ►►核心观点 劳动供给弹性是指劳动供给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通常通过计算劳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率来衡量;是研究一国经济变化的重要指标,其关系到消费与劳动、居民和政府等各部门,是解决消费不足、完善改革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分为全国口径、城镇口径来分析劳动供给弹性。全国口径是从资金流量表中得到所有劳动报酬,并根据全国就业人数来…

    2025年5月6日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