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首席观察】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非常时期非常政策

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反复强调“需要更多数据”,而人民币汇率在“五一”假期表现出足够的底气时,中国央行率先出手,宣布“双降”(降准与降息),宽松政策先于美联储落地。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政策操作利率10个基点,下调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将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10项增量政策。

这10项政策可归为三大类: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直接增加流动性供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二是价格型政策,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40%、结构性工具利率大幅下调至1.50%,降低资金价格,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三是结构型政策,强化对科创、养老、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体现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取向。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护航外贸系列政策”“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拓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主体范围”“制定科技保险发展意见”等8项增量政策。

证监会打出“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三大方向组合拳,包括强化中央汇金公司平准操作、推动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完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展科技创新债券、引导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等具体措施。

与以往政策相比,此轮政策既有利率的“全面降”,又有工具维度的“多点发力”,更有三大金融管理部门“同频共振”的协调机制,打破了市场对“政策滞后或犹豫”的疑虑。

上述政策宣布当日,外交部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其间与美方举行会谈。商务部就此表态称,“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任何对话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

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2点,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至4.50%不变。这是美联储连续三次会议选择了“按兵不动”。自2024年9月以来,美联储虽已三度降息,累计下调了100个基点,但自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已陷入观望期。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美国经济正陷入一个由内而外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关税压力推升通胀预期,压缩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而在高利率环境下,财政赤字与增长压力持续加剧,特朗普政府则向美联储施压以求降息。这种干预正在动摇市场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信心,反而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恶化美联储的政策困境。

程实认为,美联储“静观其变”的窗口正日益逼仄,若持续犹豫,可能会错失对冲经济下行的最佳时点。美联储目前仍维持高度谨慎的政策基调,短期内将继续观测就业与通胀等核心数据的动态,以判断下一步的政策调整时点与力度。

不过,随着经济基本面恶化风险显著上升,市场已开始押注美联储将在6月重启降息通道。工银国际预计,美联储年内或将降息3至4次,累计幅度达到75—100个基点。

当下,美国正深陷“关税—通胀—衰退”三角困局。在美联储与白宫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持续挑战,而美元体系的霸权基础,正因此出现最初的裂痕。

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打出的这张牌可谓中美博弈下的政策组合拳——它是一次有力度的“宽信用+对冲风险”组合。

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此轮政策并非偶发事件,而是有计划地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前夕发布,形成“政策缓冲带”。

2025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1%,且4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重回收缩区间(49.4),表明经济动能疲弱,仍有待提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央行主动打出“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组合拳,瞄准消费、科技、民生等关键领域,以期稳定增长与市场信心。

同时,金融政策释放宽松信号,既展示出中国应对经济风险的自主能力,也在为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塑造有利预期。

5月8日,A股主要股指全线收涨,反映了市场对政策信号的积极响应。不过,相较于2024年9月政策引发的普遍亢奋,当前市场反应更为理性。

在金融政策、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共振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陆挺判断,5月7日发布的政策“更多是第一步”,若要真正形成经济闭环、化解结构性风险,还需财政端加力协同。

陆挺直言,货币已尽其能,财政必须补位。他建议,下一步需加快财政端的“实质发力”:扩大赤字率与专项债空间,增加逆周期支出;设立中央级消费券,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激活消费动能;解决养老金体系结构失衡问题,提升居民中长期消费能力;鼓励养老金与保险资金入市,缓解资本市场短期波动;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推进减税降费与制度性“保护性财政”等。

(作者 欧阳晓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首席观察】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欧阳晓红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经济观察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5256.html

(0)
经济观察报的头像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上午11:56
下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上午11:57

相关推荐

  • 金融顾问制度六载:从浙江经验到全国领跑

    134家成员单位,261家金融顾问工作室,4200名金融顾问业务骨干,全体金融顾问累计服务企业10.43万家次、落实融资1.1万亿元……经过6年探索实践,浙江首创的金融顾问制度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效,并逐步发展成为浙江金融的“金名片”,在全国16个省市借鉴推广。 4月28日,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简称“金服会”)举行2024年度全体委员会议,旨在汇聚金融顾问…

    2025年4月29日
    700
  • ETF观察 |军工ETF领涨,市场整体回暖

    经观ETF 2025年5月12日午间休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市场氛围回暖。上证指数报3354.53点,涨幅0.37%;深证成指报10234.09点,涨幅1.06%;创业板指报2046.39点,涨幅1.72%。大盘资金净流入111.55亿元,今日实时成交额8638亿元,较上一日此时增加575亿元,市场呈现涨多跌少格局,上涨家数3499家,下跌家数1646家…

    2025年5月12日
    500
  • 为什么你每次和开发沟通需求,都像打仗一样?

    今天不谈产品规划,也不谈框架,更不谈原型,咱们谈谈为什么你的需求每次和开发沟通,都像打仗一样?

    2017年4月21日
    1401
  • 4月金融数据传递了哪些信号?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两项增速均较上月明显加快。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增速仍超过8%。 在外贸承压、化债置换与居民降杠杆共同制约信贷扩张的情况下,政府债券放量支撑社融回暖。总体来看…

    2025年5月16日
    400
  • 货币政策精准调控稳预期 银行红利稳固策略可持续

    货币政策精准调控,释放信号稳预期,精准发力振需求,引导银行降成本。银行“稳健红利+跟随复苏”的属性使得红利稳固可持续,稳增长驱动顺周期,看好稳增长政策发力下的银行估值修复和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的持续性。 本刊特约 文颐/文 5月9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预计下一阶段货…

    2025年5月20日
    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