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三季报主流观点:波动中,挥别熊市思维

多数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市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中国相关资产的系统性估值修复有望持续。不过,在经济基本面未验证的背景下,市场大概率将以高位震荡的形式去等待基本面拐点的到来。

易强/文

一轮较快速的上涨之后,市场重归理性。后市将如何发展,自身又该如何应对,成为每个投资者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从公募基金发布的三季报来看,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认为应该告别熊市思维,同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在他们看来,四季度市场出现波动在所难免,但结构性机会亦在其中,因而在资产配置及仓位控制上需要积极应对。

不过,因投研背景及资金偏好不同,基金经理的看法也有所差异。

积极对待市场机遇

在市场方向上,嘉实基金副总经理、股票投研首席投资官姚志鹏直言,随着三季度末史诗级的上涨,市场悲观叙事迅速被打破。

“诚然,市场的修复也不会一帆风顺,市场未来仍然处于历史极低的估值、经济政策的预期以及经济数据改善之间平衡和纠结之间,但是对于熊市的最后一战已经结束了。市场未来对于机遇的对待也将积极起来。极端情绪对待资产的态度料将扭转。”姚志鹏在三季报中写道。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周志敏也有类似表述。“我们认为现在应该乐观起来,至少应该从熊市思维开始转向。”他说。

他给出的理由是,2024年是宏观大年,全球主要地区迎来选举,地缘政治风险增加,总体上不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但是好在,进入四季度,上述宏观事件已经或者即将尘埃落定,宏观层面有望迎来一段预期较为稳定的局面,有助于稳定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

在周志敏看来,三季度发力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给动荡的A股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认为比力度和速度更为重要的是方向的变化和目标的确定……我们的投资策略也会在之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进攻性。”

易方达投资一部总经理、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陈皓认为,政策端对于国内经济、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已经比较明确,“政策底”雏形已现,内需资产相关的不确定性已显著削减。

陈皓表示,过去两年中美周期错配、人民币资产表现承压的趋势有望迎来反转,中国相关资产的系统性估值修复有望持续。

“此外,尽管过去三年A股市场表现并不如意,但我们也看到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在持续完善,市场参与主体对于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认识在持续深化,上述变化必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万家基金投资总监黄海认为,9月下旬中央政府积极出手稳经济、稳预期,货币、地产和资本市场等领域都推出了强有力的刺激政策,特别是创设互换便利和回购贷款的新工具极大地激发了场外资金的做多热情,9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提振了资本市场的信心,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井喷行情,“其上涨斜率堪比1994年和1999年的牛市。非银金融、创业板、科创板等牛市品种率先得到了增量资金的涌入,市场成交量急剧放大,悲观的预期得到了根本的扭转。”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莫海波则认为,扭转市场情绪的不止是已经出台的政策,还包括未来“有进一步增量的财政政策预期”,正因为如此,“内外资全面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增量资金大幅进场。”

招商证券资管公司投委会成员李传真表示,短期而言,在强力政策组合拳下,市场已经走出底部,A股的投资框架也从存量甚至减量博弈的背景转变到增量框架,因此未来对于市场可以更加乐观一点,即便转震荡也不会缺乏投资机会。

保持必要的谨慎

李传真同时认为,短期市场已经来到2021年的密集套牢顶部,在经济基本面未验证的背景下,大概率难以一次突破,更大概率以高位震荡形式去等待经济基本面拐点,“如果经济再度证伪,市场可能继续向下修正,并回到红利等防御状态,而一旦经济拐点出现,顺周期板块有望带动市场突破2021年高点,市场在经济基本面出现确定性改变之前,仍然有望回到基本面框架。”

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朱少醒也认为,9月下旬以来的上涨主要受资金驱动影响,个股之间的基本面差异反映得很不充分,“我们认为后期市场波动会加大,个股的表现将更体现公司的基本面差异。”

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孙志远也表示,前期反弹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值区间的均值回归,胜率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所以当市场运行到非极值区间时,市场会变得混沌,缺乏明确的方向。“各种向好的预期和偏弱的现实夹杂存在,趋势跟随或是在该阶段更好的策略。”

工银瑞信FOF投资部总经理蒋华安提醒道,宏观经济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动能预计将处于低位,系统性回升需等待中美共振,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增长方面,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有望软着陆,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仍将高位震荡。

国内经济短期仍需等待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大力扭转经济快速下行与通缩预期,在美国大选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面临一定扰动。

“中期需要等待更积极的货币、财政及结构性改革政策支持,平稳度过结构调整期,直到找到新动能。风险偏好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表明了政策决心,但需关注后续落地效果,短期仍将受诸多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拖累。”蒋华安在三季报中写道。

大成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徐彦则以略带调侃的口吻表示:“季度快结束时,大家以为是熊市,但很快又以为是牛市……我想不用我提醒,经过这三年,您也已经明白,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风往哪里吹?

资产配置方面,工银瑞信FOF投资部总经理蒋华安的建议是,战略上注重策略分散化,战术上树立牛市思维,积极把握权益市场机会。

在他看来,A股在经历情绪修复的普涨阶段后,预计将进入震荡整理,但可以关注后续的结构性机会。“结构上,短期关注政策受益及泛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中期关注景气向好板块及与产业趋势相关的趋势性机会,同时战略上继续重视港股美股的投资机会。”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谭弘翔看好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机会,“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产业趋势已经明确,有望加速行业迭代和落后产能出清,并打开国内汽车产业全球化天花板……国内车企格局将进一步重塑,汽车产销景气度以及智能化投入节奏预期向上,在此背景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链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中欧基金曹名长则表示不仅持续看好汽车产业,还看好“一些与可选消费相关的行业,对于地产产业链的一些相关标的,继续看好并持有。”

华泰柏瑞量化与海外投资部总监助理笪篁看好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领域,认为未来这两个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强。

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韩广哲看好AI产业链。他在三季报中写道,A股紧贴实体经济变化与政策预期,结构性机会突出,尽管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但全球AI产业趋势不断抬升或已成共识。

平安基金翟森观点与之相似。他说,三季度末的系统性的修复是第一阶段即估值修复,而后将进入第二阶段即产业周期中。

“前期市场对于宏观增速放缓的担忧已经在近期得到了一定的扭转和修复。后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周期将成为经济新周期的强力催化和支撑。”

摩根基金研究部总监朱晓龙则认为,制造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支柱,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将是中国经济未来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领域。

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投资总监助理许拓认为,保持合理预期收益率预期、坚守稳健进取的投资风格或是中长期获得回报的主基调,“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该更加关注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稳定性较高的优质企业,这些公司竞争壁垒扎实,获取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更强,同时也更重视股东回报,叠加绝对估值水平合理偏低,或许更符合普通投资者的稳健投资需要。”

华夏基金投资总监阳琨认为,只要房地产市场能够实现稳定,新质生产力在政策支持下持续发展,假以时日,整体A股市场有望迎来一轮较好的表现时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本轮周期中发展壮大的机会。”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证券市场周刊,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4986.html

(0)
证券市场周刊的头像证券市场周刊
上一篇 2025年5月4日 下午2:11
下一篇 2025年5月4日 下午2:12

相关推荐

  • Costco为什么在中国开店难

    经济观察报 作者 郑明珠 在全球拥有近900家门店的开市客(Costco),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已近6年,但仅开出7家门店,与山姆、奥乐齐等跨国零售公司的“中国速度”形成了对比。 国内一家头部饮料品牌也在等待Costco的开店计划。该品牌已经进入了Costco的海外卖场,但暂未启动Costco中国市场的准入流程,“7家门店的辐射范围有限,现阶段投入专属生产线性价…

    2025年4月25日
    800
  • 海博思创: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 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行业变革浪潮奔涌的大背景下,海博思创(688411.SH)实现了业绩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4月28日晚,海博思创发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6%;基本每股收益4.8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8%。 立…

    2025年4月29日
    200
  • 创业板IPO终止企业数量居首 15家保荐机构撤否率100%

    截至10月29日,京沪深三大交易所年内终止企业数量达到40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约87%,涉及58家保荐机构,其中41家保荐机构撤否率在50%及以上,15家保荐机构撤否率达到100%。 刘榕/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京沪深交易所年内终止审核及终止注册的IPO企业数量达到405家,是上年同期终止企业数量的1.87倍,是上年全年终止企业数量的1.37倍…

    2025年5月4日
    200
  • 三部门: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经观要闻 经济观察网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4月29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通报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违规案例,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

    2025年4月29日
    300
  • 着力构建遏制“趋利性执法”的司法屏障

    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坚持严格公正司法规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法院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严禁对涉企案件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防止和纠正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依法规范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和失信惩戒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

    2025年5月2日
    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