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投资的四个弊端

尽管指数投资是一种普适性较强的投资方法,也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投资上的便利,但是并非没有缺陷。对于专业水平更高的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是一种最优的投资方法。

本刊特约 陈嘉禾/文

沃伦·巴菲特曾经多次大力推崇指数投资,并且说“只要投资于一个费用低廉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就能战胜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事实也正是如此,低费率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在长期战胜了大多数美国投资者。

不过,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把巴菲特的话刻板照搬,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投资方法。实际上,巴菲特从来没有说过“指数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法”。而他自己在投资时,也并没有把指数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手段。

在中国资本市场,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指数投资是存在一些弊端的,这使得指数投资很难成为投资的最优解。当然,这些弊端瑕不掩瑜,不会掩盖指数投资的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指数投资存在的四个主要弊端。

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带来更多机会

首先,相对成熟市场而言,中国市场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中,错误定价更加容易出现。

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环境来自许多方面,至少包括了以下一些因素:个人投资者占比更大,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往往较弱;本土机构投资者相对来说更年轻,对短期业绩的追求高于长期业绩;本土价值投资机构的资金量占比太少,不足以纠正市场错误定价;外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不高(很多投资者坐在伦敦试图思考北京的事情),容易错误理解中国市场的变动。

因此,在一个相对不成熟的市场中,投资者就可以找到更多错误定价的机会。在这些机会面前,专业投资者可以找到大量高卖低买、贵卖便宜买的机会,用准确的交易增加投资组合的价值。

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述:“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但是,当面对这些机会时,“大而全”“雨露均沾”的指数投资,无法以更重的仓位和更准确地交易,抓住这些更好的机会,指数投资的被动性导致其会对市场波动产生的价值差异视而不见。因此,在不成熟市场,指数投资就变成了一个次优解。

股票指数本身的缺陷难以避免

对于绝大多数股票指数来说,它们本身存在一些设计制度带来的缺陷。当我们进行指数投资时,这些缺陷难以避免。

简单来说,绝大多数股票指数都以市值作为权重,据此决定其成分股的占比多少。

这种设计思路背后的逻辑,就是相信“市场永远是对的”。也就是说,当市场越看好一只股票、市值越高时,这只股票就越可能被加入股票指数、越可能在股票指数中占一个更大的权重。

问题是,熟悉市场的人都知道,市场并不永远是对的。而且,在一些时候,市场甚至错得离谱。

因此,当市场犯错、把一个股票的市值推得过高时,这个股票就很容易被纳入股票指数,并且在股票指数中权重占比更高。

反之,当一个股票的基本面仍然稳健,但是被市场短期抛弃时,它更可能被踢出股票指数,或者至少在股票指数中权重变小。

长此以往,我们会发现,对于以市值为主要权重测算因子的股票指数来说,它们在择时方面做得其实并不好。

虽然它们不进行仓位的择时,但是从个股的层面来说,它往往会在高位买进、低位卖出。而且不幸的是,这类股票指数占到了股票指数中的大多数。

幸运的是,有一些指数会采取相对好一些的权重测算方法,比如红利指数的反市值法(市值越高股息率就越低、股息率越低占比反而越小)、一些基本面指数的基本面加权法,等等。

不过,这些指数虽然避免了市值加权法带来的高买低卖问题,它们自己也并非完美。

比如,在2021年前后的港股市场,不少红利指数就加入了大量地产股票。这些股票的利润和股息数据在当时堪称完美,但是它们的发展前景不明,而机械决定权重的股票指数无法对此做出前瞻性的判断。

仍然面临不少成本

许多投资者以为,指数投资是费用非常低廉的投资。其实,这种低廉只是相对其他委托投资而言,包括收费更贵的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收取平均20%左右业绩提成的私募基金等。

相对于直接投资股票而言,进行指数投资的投资者仍然会付出一些更高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在指数投资的各项成本中,费用成本是最显而易见的。不过,随着中国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在不少指数基金,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上,综合费用成本已经降到每年0.2%,甚至更低。

现金仓位导致的较低资金利用效率:相对费用成本,这项成本较为隐秘。

当投资者直接购买股票时,可以做到100%满仓。但是对于指数基金来说,除非该基金完全封闭运作、不允许日常申购赎回,否则指数基金往往要保持一定的现金类头寸,以应对每天的申购和赎回(这个数据可以在指数基金的定期报告中找到)。

一般来说,取决于指数基金规模的大小、市场波动情况等因素,这部分现金头寸的占比在1%到5%左右,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甚至会超过5%。

假设股票类资产的长期回报率为8%、现金的长期回报率为2%,那么当平均现金仓位为3%的时候,每年因为这部分必须保留的现金仓位带来的损失,就达到6%乘以3%、即0.18%。

资金申购赎回时,产生的冲击所导致的跟踪误差:对前面两个可以计算出的成本,这项成本堪称最为隐秘。

当市场大幅波动时,除非是封闭运作的指数基金,否则大部分指数基金都会遭受申购和赎回的冲击,而这会带来回报率的下降。

这种冲击的具体运行机制,来自市场波动的连贯性。简单来说,市场在大涨时容易吸引更多资金申购,而这些资金会摊薄原有资金的收益。反之,市场大跌时也会有资金出逃,这会让没有赎回的指数基金资产蒙受更大的亏损。

在日常市场波动中,这种申购赎回资金带来的冲击并不明显。不过,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这些冲击就会产生相对更大的影响。为此,许多基金经理也为此感到十分头疼,而封闭运作的指数基金则没有此类问题。

以上三点,会让指数基金的回报率,和计算入股息的全收益股票指数,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投资者在进行指数投资时,不免会蒙受这些偏差。

这样的交易风格有时难以稳定盈利

最后,对于许多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选择指数投资的原因之一,在于指数投资可以做到“快进快出”,可以在不同的市场波动风格中进行交易。

比如,市场最近流行半导体题材,自己选半导体股票太累,那么直接买进半导体指数基金,简单又方便;最近红利题材比较热,又不知道哪些红利股票比较好,那么直接来一打红利指数基金,简单又方便。

而且,由于指数基金规模往往巨大,因此对于资金量大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购买或者申购这些基金显得十分省事儿,交易部也容易执行这样的投资指令。

但是,这种追逐市场波动风格的投资方法,其实和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其长期回报率也并不稳定。而为这种投资方法提供了便利的指数投资,也并不能算是一种优秀的投资方法。

可以看到,尽管指数投资以其特别容易理解、特别容易上手、能容纳较大规模资金进行交易的特质,成为一种普适性较强的投资方法,也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投资上的便利,但是指数投资并非没有缺陷。

当然,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在估值不贵,甚至低廉的时候进行指数投资,仍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不过,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他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做得比指数投资更好。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证券市场周刊,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6688.html

(0)
证券市场周刊的头像证券市场周刊
上一篇 2025年5月23日 下午4:26
下一篇 2025年5月23日 下午4:26

相关推荐

  • ETF观察 |军工ETF领涨,市场整体回暖

    经观ETF 2025年5月12日午间休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市场氛围回暖。上证指数报3354.53点,涨幅0.37%;深证成指报10234.09点,涨幅1.06%;创业板指报2046.39点,涨幅1.72%。大盘资金净流入111.55亿元,今日实时成交额8638亿元,较上一日此时增加575亿元,市场呈现涨多跌少格局,上涨家数3499家,下跌家数1646家…

    2025年5月12日
    600
  • 光学企业鏖战汽车赛道:卖产品容易,赚钱有难度

    智能化发展让汽车产业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变革,相关上游产业的竞争格局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写照。因智能汽车日益依赖车载镜头,传统光学企业正在加大对这一新业务的投入,一部分企业从车载镜头中获得了明显的收入增长。 近期,国内光学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经济观察报梳理了其中7家公司的业绩,包括舜宇光学、欧菲光、联创电子、弘景光电、宇瞳光学、福光股份、同兴达…

    2025年5月3日
    900
  • 果链巨头三季度业绩齐增长

    苹果产品内部复苏不均衡,苹果电脑、苹果耳机以及苹果手表出货量相对平淡,苹果手机出货量达却到历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这导致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等苹果手机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驱动因素略有差异。 胡楠/文 立讯精密(002475.SZ)披露2024年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771.18亿元,同比增长13.6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股…

    2025年5月12日
    600
  • 小鹏登陆米兰设计周,南欧市场成全球化新支点

    经观汽车 近日,在全球设计潮流的前沿阵地米兰,小鹏汽车迈出了其南欧市场布局的关键一步。 2025年米兰设计周期间,小鹏汽车成为首批登陆该活动的中国新势力车企,并作为唯一中国品牌亮相于核心场地ADI Design Museum。与此同时,小鹏在意大利市场的品牌发布同步启动,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在南欧落地提速。 智能汽车登上设计舞台 在本届米兰设计周上,小鹏汽车展…

    2025年5月13日
    900
  • 招商基金: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转型

    5月7日,证监会出台《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基金管理全链条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督促行业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的转型。《方案》的核心要义在于贯彻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通过改革考核和收费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加强投资行为监管、优化行业格局等一揽…

    2025年5月22日
    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