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陆续开学,又有一些诈骗手段盯上了大一新生。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些诈骗手段中,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冒用学校名义组建“新生群”,在社交平台上开设专门账号,打造热心“学长学姐”人设,以帮忙解答问题吸引新生加群或进行私下联系,继而推销兜售劣质产品,或收钱消失,或诱导大学生从事所谓的“高薪兼职”工作,让初入大学校园、涉世未深的新生真假难辨、上当受骗。
遭遇
假学姐推销床品 付订金后就失联
“加了新生群,本想提前了解一些校园信息,没想到群里有学长学姐是假冒的。”大一新生李欣(化名),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满怀憧憬,但没想到,在开学前被上了“大学第一课”。李欣说,她加入新生群后不久,就有一位自称“学姐”的人主动来联系她。
“对方上来就报了年级、专业和姓名,还热情问我家乡在哪、开学要带多少行李,感觉特别亲切。”李欣说,起初她就专业课程、宿舍环境等问题咨询对方,“学姐”都能对答如流,这逐渐让她放下戒备。“后来在聊到宿舍时,学姐自然而然地问到我被褥怎么带,之后就开始推销一个品牌的床上用品。说大部分新生都是在一个校企合作的小程序上购买这种床上用品的,还可以送货到寝。而她现在正好在做这个品牌的兼职,可以帮忙介绍。”李欣当时觉得“学姐”好心推荐,就没好意思拒绝。
“对方很快发了样式材质介绍、实拍图和视频,甚至还有一份有些模糊的质检报告。”李欣一开始有所犹豫,并没有立即购买,对方也未强求。但“学姐”当晚再次私信推销。经不住软磨硬泡,觉得“学姐”做兼职也不容易,李欣最终选定了一套598元的床上九件套。“一开始我想自己在小程序上下单,但学姐说可以先预付99元订金,由她帮忙下单,锁定‘送货到寝’的名额,开学前10天再补齐尾款即可。”出于信任,李欣便转给对方99元。结果对方随即发来 “订金不退、非质量问题不退换货”的说明。
意识到不对劲的李欣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发现多个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类似投诉——多名新生曾遇到话术、产品图几乎完全一致的“学姐”或“学长”推销床品。于是,李欣赶紧联系“学姐”,表明想要退款,但此时对方就不像之前一样热情了,说付了订金,工厂就开始定制了,不能退,李欣之后又多次要求退款,但对方都已经不再回复。
随后,李欣在新生群里,看到“学长学姐身份不明,警惕推销诈骗”的提醒,群内也有几位同学反映,收到了同一位“学姐”的推销。而这位“学姐”不仅拉黑了李欣,也在新生群里消失了。
套路
批量打造假人设 诈骗步骤程式化
在社交媒体上,有这样一类账号,往往是以“xx大学xx学长/学姐”为名,其账号主页主要分享这所大学的一些基本情况,有的还会开几个“新生答疑帖”。而在这些帖子下,都有一个“xx大学2025新生群”的链接。
“以解答各种问题的名义,吸引新生进群,然后挨个添加推销。”曾经做过类似兼职工作的小远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套路。今年上大三的小远,在暑假时找了一份推销“学校床上用品”的兼职,说是可以利用学校的大一学弟学妹资源,销售床上用品,每卖出一单能提成50元至上百元。
“本来以为是正经推销,但进去之后,发现都是在骗人。”小远说,入职培训后,公司就让小远开始立“热心学姐”的人设,“只做自己学校的还不行,销路太窄,还要多注册账号,假装多个学校的‘学姐’。”小远选定了3所学校,再从各种渠道了解这些学校的校区、食堂等基本信息,以便有新生询问时能对答。
小远经营着自己的“学姐”社交账号,通过发“大学新生宿舍被子求推荐”“XX大学新生看过来!”等引流帖子,吸引新生进入自己建立的新生群,还会在社交软件上搜索该学校的各种新生群,以“学姐”名义潜入进去,寻找新生目标进行推销。
“群里只要有人提问,就要第一时间回复,表现得特别积极。”小远说,公司还发给她一本话术书,上边有一些万能推销话术。“例如我们是央视推荐产品、奥运冠军代言,而且推销时一开始不强求,只说‘给你介绍一下,不买也可以’。但如果对方迟迟不下单,就以‘预定优惠要截止了’‘之后要涨价’等话术来反复催促。”如果聊天“套近乎”时,对方问到了更详细的学校信息,小远则会边用AI查信息边回复,“大一新生对学校不了解,也没什么警惕,所以看不出什么破绽。”小远说,公司还制定了每天的任务指标,要是不“开单”,不仅没提成,连基本工资都没有。
“有的就是抓住大学开学的时期,临时租个地方,干几个月之后公司就注销跑路了,你买了被子,最后可能连卖家都找不到。”小远坦言,这种所谓的公司,也并不正规。她被告诉只负责推销卖货,而产品的实物她从来都没有见到过,“那些所谓的实拍图都是网上找的,或者花钱买的。”小远后来觉得自己做的事是在昧着良心骗人,所以她连入职时交的200元入职押金都没要回来,就离开了。
警惕
新生群真假难辨 私人交易莫轻信
而这些推销诈骗之所以能触达大一新生,“新生群”是其中重要一环。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的“新生群”既有学校官方的,也有学长学姐自建的,还有假冒的,五花八门,管理方式不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记者在某社交软件上随意搜索“2025新生群”,就会出现各个大学的各类新生群,群头像多以各个大学的校徽为主,看起来非常真实。记者随意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添加,发现除了少数进群需要认证“专业+姓名”之外,大部分可以直接进群。
在一个有900多人的某大学新生群内,有接连不断的信息,来自几位名为“校宣传部”“校学习部”的人,信息内容为“已经为2025级新生建立了新群,用来通知新生军训、宿舍安排、开学报到等事宜,还会分享如何加入学生会、转专业、考研找工作等各种信息,要求各位同学务必添加”,同时还强调是“学院老师建的群”“导员让转发的”“已经在学院报备”。
记者随之加入新群后,群内没有任何官方信息,而是反复弹出“免费领取大一专业资料,可学视频处理技能”的公告,附带私人账号二维码。记者尝试添加其中一个账号,系统提示“该账号因被举报存在异常行为,已限制添加”;而成功添加另一账号后,对方立即开始以“无偿分享大学资料”的名义推销“免费技能培训课”,称“学生会竞选、评优都需要这些技能加分”,随后引导试听课程。
此外,群里还会有人发布“0门槛高薪兼职”“不限专业的校内勤工俭学”等信息,这些背后都暗藏着以“免费培训”为诱饵,诱导大学生高价买课、“先学后付”的“培训贷”陷阱。
记者梳理了多个假“新生群”,发现有些共同特征:一是常设置“全员禁言”,仅少数账号重复发布相同内容;二是频繁引导新生转入其他群聊,最终指向私人账号;三是普遍打着“学校要求”“老师安排”的官方旗号,利用新生对高校的信任降低警惕。
大学陆续开学,已经有不少大学发出了“新生防诈骗提醒”,其中就包括提醒学生警惕打着学校名义开设的各种“新生群”,或自称“学长学姐”的个人账号,新生应认准官方渠道、不轻信非官方途径的信息,注意核实“学长学姐”或“官方人员”的信息,同时也不要通过私人渠道进行交易、转账等。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大象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1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