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资金或重塑资本市场IPO生态

随着银行理财A股、港股IPO布局的提速,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不仅带来了巨量资金活水和长期资本支持,更是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夯实。银行理财资金正在重塑资本市场IPO生态,也是理财资金向耐心资本转型的关键跃迁。

方斐/文

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正以基石投资者身份深度参与A股和港股IPO市场,在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提升自身权益投资能力开创新局面。银行理财A股、港股IPO布局提速的趋势,不仅彰显了理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更折射出资本市场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6月20日,光大理财以17元/股的申报价格参与深市主板拟IPO企业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网下打新,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形成首秀示范效应。

6月23日,全球制冷控制与汽车热管理领域龙头企业三花智控在中国香港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工银理财、中邮理财作为基石投资者分别获配2000万美元投资份额。

6月30日,国内椰子水赛道领军企业IFBH在中国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工银理财作为其中唯一的理财公司,成功获得约400万美元的“基石+锚定”投资份额。

随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提速,银行理财子公司将迎来三大发展机遇:一是通过基石投资深化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协同,二是借力港股通优化资产配置曲线,三是依托投研能力提升打造特色含权产品线。这场资本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叠加监管政策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制度支撑及低利率环境推动理财机构探索收益新路径,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写下新注脚。

理财资金参与IPO机制持续优化

2025年1月,六部委《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在新股申购、定增、举牌认定等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同年3月,证监会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将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对象,进一步落实新股申购政策要求,为银行理财通过IPO及定增获取优质资产奠定制度基础。

利率下行压低信用债票息及非标资产收益,纯固收策略面临显著约束,理财公司亟待通过“固收+”(+权益、+转债、+黄金、+Reits等)策略拓展收益来源。参与A股、港股IPO是其拓展权益投资的重要抓手。通过A股IPO优先配售或港股基石、锚定投资,理财公司可前瞻布局优质企业,把握其上市后潜在的短期溢价或长期成长空间,力争获取相较二级市场更优的收益。

2024年4月,证监会出台五项对港合作措施,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支持内地行业龙头赴港上市,港股上市机制持续优化。同年10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预计市值100亿港元以上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审批周期可压缩至30个工作日。2025年5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在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保密提交”与“不同投票权架构”认定上实现突破,进一步便利相关企业上市。

作为连接中资企业与全球资本的核心桥梁,港股IPO市场不仅为企业实现国际化布局提供了关键跳板与生态土壤,更通过持续的上市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港股IPO市场具备重要战略价值。在此背景下,优质A股龙头企业及科创类公司相继选择以“A+H”双平台上市模式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该趋势既顺应了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契合了港股市场服务新经济的定位,预计将在中长期内稳定延续。

据了解,银行理财参与IPO的风险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入场与退出两个关键环节。在入场阶段,港股IPO市场的行业分化特征较为显著:金融、工业等传统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深、成长性偏弱,IPO易遇冷且破发率高;新消费、创新药、科技等新兴行业则因政策倾斜、高成长属性及科技概念驱动,更易获得市场追捧,却也暗藏估值泡沫风险。这一结构性分化在2025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中尤为突出,对理财公司的企业尽调深度、基本面研判能力、资本流向监测及行业趋势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退出阶段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或A股战略配售通常附带6-12个月锁定期,易导致理财产品面临资产负债端期限错配与流动性错配风险,对理财公司的组合策略构建与流动性管理能力构成挑战。

此外,银行理财客群普遍风险偏好偏低、对净值波动容忍度有限,若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撤,可能触发集中赎回,进而形成“净值下跌—赎回加剧—被动抛售—净值进一步下跌”的负反馈循环。

系统构建差异化IPO竞争优势

对银行理财而言,理财公司需系统化构建IPO资产筛选与风险评估框架,深化投研能力,实施分散配置。重点深化对企业的尽调深度、基本面研判精度、资本流动趋势的跟踪能力以及对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同时,严格执行分散化投资原则,审慎控制单一个股及细分行业的配置集中度,以有效管理个股或行业风险暴露。

在三花智控港股上市案例中,中邮理财与工银理财同步获得2000万美元基石投资份额,与英国施罗德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等18家全球顶级机构同列投资者名录。而中邮理财此前在宁德时代港股IPO中创下行业纪录——作为唯一参与的理财公司,其5000万美元基石投资与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等23家全球机构同台,更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4月,以“一个月完成全流程”的高效执行展现专业投研实力。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强化流动性管理,以“锁定期资产+高流动性储备”的产品策略搭配实现动态平衡,如将港股IPO基石投资与货币市场工具、短期债券等流动性资产结合,既把握长期收益机会,又预留应对赎回的缓冲空间。在实践层面,工银理财推出了“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中邮理财整合了港股IPO与陆港红利指数化投资等多元策略包。

在强化适当性管理、深化投资者教育方面,银行理财突破传统风险测评的局限性,深度整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更为精准、动态的客户画像,将IPO相关产品的锁定期、波动性等要素与客户需求深度匹配。建立常态化投资者教育体系,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构建多维度内容矩阵,全面覆盖投资理财知识、市场热点动态、法规政策与风险揭示等主题,培育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范式。

根据中邮理财的披露,公司一年及以上期限产品规模占比已达27%,三年期产品占比13%,通过拉长产品久期匹配科技创新周期,目前超150笔权益投资中,港股基石项目贡献了可观的阿尔法收益,这是理财资金向耐心资本转型的关键跃迁。

数据显示,中邮理财通过“A股定增+港股IPO”的组合策略,已形成对宁德时代的全周期支持,其参与的美的集团港股项目更是实现37.5%的盈利增长,宁德时代上市首日16.43%的涨幅也为投资者创造显著收益。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活水,更是价值投资理念和长期资本支持,基于此,银行理财资金正在重塑港股生态。

在服务国家战略层面,银行理财子公司正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工银理财创新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产品,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的IPO项目纳入资产包,既增厚产品收益,又精准对接科技企业权益融资需求。中邮理财则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构建起涵盖定增、未上市股权、港股IPO的多层次权益投资体系,累计投入近500亿元支持中国化学、荣盛石化等实体企业,其养老理财规模与业绩双双跻身行业前列。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证券市场周刊,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15347.html

(0)
证券市场周刊的头像证券市场周刊
上一篇 2025年8月15日 下午2:27
下一篇 2025年8月15日 下午2:29

相关推荐

  • 农业农村部: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政策速递 经济观察网 据人民财讯消息,7月17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一是调产能。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有序出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适应性调整产能,促进供需均衡。二是稳政策。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牢牢…

    2025年7月19日
    1600
  • 供需趋紧价格攀升 钨新周期开启

    2025年5月初以来,钨精矿价格突破17万元,仲钨酸铵价格突破25万元,先后创下历史新高。分析来看,当下国内钨矿供应面临总量控制和资源贫化两大瓶颈,供应端天花板显现;同时,以光伏钨丝为代表的新增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供需紧张格局下,钨价中长期有望继续在高位维持。 王东岳/文 5月29日,中钨在线发布数据显示,国内黑钨精矿(≥65%)价格首次突破17万元/吨关…

    2025年6月24日
    1300
  •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孤独与生命狂欢的奇幻世界

    映画拾光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Loving Vincent) 导演: 多洛塔·科别拉 / 休·韦尔什曼 类型: 剧情 / 动画 / 传记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 赵昭/文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一部独具魅力的动画电影,由多洛塔・科别拉与休・韦尔什曼联合执导。这部影片以其创新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从形…

    2025年5月28日
    2700
  • 央行江会芬: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投资者将扩容至非银机构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宣布了三项新的对外开放优化措施,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其一,是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江会芬表示,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上宣布了“南向通”的一系列…

    2025年7月8日
    1300
  • “翻倍基”涌现,战胜指数的主动基因

    (来源:过客财经) 随着股市行情回暖,权益基金展现了较好的赚钱效应。对很多投资者来说,主动还是被动,是一道选择题。 2021年以来,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引领新潮流,品类不断丰富,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被动基金规模超过了主动权益基金。换言之,过去三年的主流答案是被动投资。 如果开启上帝视角,会看到一个极其戏剧化的场景:在ETF大扩张前夕的2020…

    2025年7月29日
    1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