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一家肯德基店内,多位老人聚集在店内聊天、打牌、甚至躺下睡觉,却未点餐消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商家的正常经营,也引发了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边界、商业秩序与老年人权益保障之间的矛盾讨论。
据报道,7月20日,网友拍摄到的画面显示,店内数十位老人占据了大部分座位,有的在高声交谈,有的在打牌娱乐,还有人直接躺在座椅上休息。然而,这些老人并未点餐,仅以蹭空调为由占据公共空间。店员表示,由于天气炎热,许多老人吃完早饭后便来到店内乘凉,对此他们只能尽量沟通,避免影响其他顾客的用餐体验。
面对这一现象,柳园街道办事处回应称,老人的行为属于自发行为,店铺自主经营,目前主要依靠店员进行劝说。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有评论指出,街道办的甩锅态度,未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下,公共纳凉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商家承担了本应由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功能。
事实上,此类事件并非个例。此前在江西吉安新干县,一家华莱士快餐店也曾出现类似情况,大量老人聚集在店内乘凉,甚至有人脱鞋躺在沙发上,随意丢弃垃圾,令商家苦不堪言。当地政府表示,当时最高气温达到38至39℃,店内有空调,老人们走到那里就想休息一下。经过6日下午的思想工作,老人们最终被劝离。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前城市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方面,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的避暑需求日益突出,但城市公共纳凉设施却相对匮乏,导致他们不得不选择快餐店等商业场所作为临时避暑点。另一方面,商家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营业额下降、清洁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这种公共资源与商业秩序之间的冲突,亟需政府、商家和公众共同应对。
针对这一问题,有专家建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开放防空洞、地铁站中庭等场所作为公益纳凉区,并配备饮水机、座椅等设施,延长社区活动中心的开放时长,组织志愿者维持秩序,引导老人错峰使用公共空间。同时,商家也可以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如在非高峰时段设立爱心歇脚区,明确禁止躺卧、喧哗;在高峰时段严格执行消费入座原则,推出低价避暑套餐,如5元茶水,既能满足部分顾客需求,又能缓解矛盾冲突。
此外,舆论也呼吁相关部门应主动介入,及时处理此类事件,保障商户的正常运营。同时,舆论也不应一味指责老人,而应更多地关注其背后的社会需求,推动社区服务的完善。例如,一些街道已开始设立长者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低价的餐食服务,这正是社区服务向精细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老人在肯德基店内占座乘凉一事,表面上看是一次简单的公共行为,实则牵涉到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商业秩序与代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如何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是当前社会治理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多方协作,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天目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xkyhb.cn/12784.html